林霞:树立相互支持渗透理念 促进旅游产业全域融合
林霞:树立相互支持渗透理念 促进旅游产业全域融合 时间:2025-04-05 17:09:21
PARP在DNA单链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继11月17日,百济神州宣布其抗PD-1抗体——百泽安在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线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群中达到了总体生存期(OS)这一主要终点后,非小细胞肺癌在研新药又迎来新的喜讯。此外,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的增加、患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医保范围的扩大,预期未来对非小细胞肺癌医药的需求会迅速增长,预示着此类癌种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FDA批准的作用于EGFR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和奥西替尼,其中,奥西替尼是全球第一个第三代EGFR-TKI,且已在国内上市。在国产第三代EGFR肺癌靶向药方面,2020年3月,国内首个、也是全球第二个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药——阿美替尼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成功在国内上市。如果RX518能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将有望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据新闻稿, RX518的Ⅲ临床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关键性注册试验,旨在评价RX518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5年至2024年(估计)中国癌症类型发病人数(来源:先声药业招股书)润新生物自主研发的RX518是第三代EGFR-TKI,能够选择性抑制EGFR敏感型突变和T790M耐药型突变,对野生型EGFR抑制作用很弱。
其潜在竞争对手艾维替尼虽是最早报产的国产三代 EGFR-TKI,但历经多次发补仍未上市全球首个皮下注射新药提交上市申请。此外,新一代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修复技术PASCAL经导管瓣膜修复系统独具创新的中心垫片,可分别捕获瓣叶防止腱索缠绕,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治疗。
毛赛麟曾在2011年获得马可波罗奖(Marco Polo Prize),以表彰他为中美人民之间的交流作出的贡献。2018年,爱德华与全球麻醉重症专家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到重症监测领域,可预测患者即将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目标为,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 190.7/10万及以下。随着Sapien 3在中国的上市,我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将拥有更多的介入治疗方案选择,让更多患者因此获益。
心脏瓣膜领域的鼻祖企业爱德华生命科学(Edwards Lifesciences,下称爱德华)即将于11月首次现身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CIIE)。我们长期关注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致力于与中国专家携手将爱德华在全球最领先的心脏瓣膜产品和重症监护监测技术带到中国。
这一革命性的HPI技术搭载于HemoSphere血流动力学监测平台,为全球重症患者带去更准确、及时的临床检测。爱德华始终致力于引入全球最前沿的瓣膜性心脏病治疗产品和技术,进一步减轻中国患者的瓣膜疾病负担,为健康中国2030的愿景添砖加瓦。在未来3-5年内,爱德华预计在中国完成心脏不停跳二尖瓣人工腱索植入技术Harpoon、快速释放主动脉瓣膜和输送系统Edwards Intuity Elite、全球首创生物瓣带瓣管道KONECT以及新一代外科二尖瓣成型环PhysioFlex等创新产品的上市。爱德华位于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主展台人工智能,后疫情时期危重症患者的守护者在新冠疫情期间,爱德华的高端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迅速投入一线ICU使用,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临床判断,为中国的疫情控制和危重病人救治贡献一份力。
通过这次进博会的契机,爱德华将持续引进专注领域内的最新技术成果,重点关注心脏疾病患者和老年群体的健康,助力中国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的发展至此,赛多利斯成功打通生物制药上下游工艺,扩充了生物制药研制领域的产品阵容,将为客户在生物制药安全高效研发和生产方面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刘毅进一步阐述,该解决方案中的硬件与软件是同步迭代的。1927年,赛多利斯与诺贝尔奖得主和膜过滤技术的发明者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创建了合资公司,业务从此由实验室设备扩展到生物工艺领域。
据悉,近期赛多利斯与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联合建立了AI实验室。作为拥有150年历史的企业,匠心与创新必定两条腿走路才能确保长期增长。
刘毅认为:化繁为简的本质是以一流的产品和技术来简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加速全球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就在今年集团迎来成立150周年之际,赛多利斯推出了以化繁为简为品牌宣言的全新品牌形象。
150年来,赛多利斯秉承匠心与创新的理念赋能行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随着康希诺生物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关键阶段,该疫苗研发背后的生物工艺技术链条也逐渐引起业界关注。这一全链条生产基地也将加强我国单抗医药的产业格局。这体现了赛多利斯落实中国本土化战略的信心和决心。疫苗和生物药的研发压力巨大。未来,赛多利斯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实现更多设备的本土化生产,做到真正扎根本土,赋能中国生物制药行业。
比如在与药明生物的合作中,我们会参与用户生产工艺的探讨,形成共同开发的关系,以技术创新和质量保障赋能用户快速走向产业化、实现规范化。目前,我们的BIOSTATSTR生物反应器已经有了第三代产品。
如何在复杂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加快效能,降低成本并保障产品的安全与稳定则至关重要。以行动助力中国生物制药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刘毅告诉记者,硬件来看,有用于疫苗产品生产开发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设备、耗材,高精尖技术是重要支撑。这意味着,包括ForteBio系统和耗材、Solohill微载体、色谱树脂、色谱柱和系统以及一次性切向流过滤系统将被整合到赛多利斯旗下。
通过研究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以帮助提升生物药物的开发效率。为客户 降本增效一直是赛多利斯诸多创新解决方案的核心导向。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微信公众号。日前,赛多利斯生物工艺事业部中国负责人刘毅接受了第一财经的采访,就如何以创新驱动生物工艺降本增效及支持生物制药领域的革新等方面做了交流。
我们希望能够贴近中国制药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提供一个全方位的高水平的服务给客户。起底新冠疫苗生物工艺链条:专访赛多利斯刘毅 2020-10-30 09:44 · angus 随着康希诺生物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关键阶段,该疫苗研发背后的生物工艺技术链条也逐渐引起业界关注。
赛多利斯是一次性技术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刘毅介绍:除了本次康希诺新冠疫苗的研发,BIOSTATSTR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也曾助力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以百年匠心获得市场认可赛多利斯最早于1870年由德国工程师弗洛伦兹·赛多利斯(Florenz Sartorius)创立。
刘毅介绍道,今年3月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下,赛多利斯紧急调配人员和设备,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新冠疫苗的开发。记者了解到,在上述提到的重组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其上游制备环节就采用了赛多利斯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BIOSTATSTR。
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可以提升近50%的生产效率。据悉,近日在上海临港落成的白帆生物无交叉抗体工厂也有赛多利斯的参与。目前,赛多利斯在全球拥有60多个分支机构和一万多名员工,是国际上拥有优秀行业口碑的生物工艺完整解决方案领导者。我们为国内外的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生物工艺解决方案。
以科技创新为行业降本增效与康希诺生物的合作,主要是为科学家、工程师解决疫苗研发过程中的痛点。In China, For China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长期发展战略刘毅介绍。
通过将自动化工艺控制与智能化数据分析相结合,赛多利斯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连续流工艺的生产方式。刘毅表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他们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软硬结合,才最终提高了生物药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基于生物工艺各环节的数据分析软件工具SIMCA,也成为精进整体流程的抓手。